热回收风冷工业冷水机的工艺原理是在传统风冷制冷循环中嵌入热回收装置,将原本排向环境的冷凝废热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其核心流程如下:
一、基础制冷循环
1、压缩过程: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70–85℃)气体。
2、冷凝散热(常规模式):高温气体进入风冷冷凝器,通过风机强制散热,制冷剂冷凝为高压液体并排热至大气。
二、热回收环节的集成
1、热回收器介入:
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气体优先进入热回收器(而非直接进入冷凝器),与流经热回收器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释放热量(约8–25%的冷凝热),水温升至55–60℃后储存于水箱备用;制冷剂自身降温后仍维持气态或气液混合态。
2、剩余热量处理:
部分热回收:剩余制冷剂进入风冷冷凝器完成最终冷凝,保留部分排热维持制冷循环。
全热回收:热回收器吸收全部冷凝热,此时风冷冷凝器停止运行。
三、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
1、水温调节:
储水箱水温由温度传感器监测,低于设定值时循环水泵启动,推动水流经热回收器再次加热。
用户取用热水后,水箱自动补水并触发加热流程(需冷水机组同步运行)。
2、制冷保障:
若热负荷不足或热水需求饱和,系统自动切换至常规风冷散热模式,确保制冷功能不受影响。
四、技术特点
1、能源复用:回收的废热替代锅炉或电加热器,用于生活热水、工艺预热等场景,降低额外能耗。
2、系统兼容性:通过阀门切换实现热回收模式与常规制冷模式的灵活转换,适应动态负荷需求。
3、效率影响:热回收会提高冷凝温度,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加,但综合能效因废热利用而显著提升。
注:工业应用中需确保冷水机组与热回收负荷匹配,避免因热回收过量影响制冷稳定性。
